蓝风筝: 让田壮壮被禁10年的电影, 通过孩子视角揭露人性的丑恶! - 三米影视

蓝风筝: 让田壮壮被禁10年的电影, 通过孩子视角揭露人性的丑恶!

编辑: 2018-11-05 18:00:52 分享:

少时读书,念到林海音著有的《城南旧事》中的一则《爸爸的花儿落了》,不免伤感,以物思人,感叹旧物尚在,而亲人已逝,徒留记忆中暖意。

当年的林海音尚在读小学六年级,在时代背景之下,与父亲阴阳两隔,迅速成长,脱离童性,担任起长姐角色。

以孩子的视角掀开时代中的一角,身旁的人相继变化离去,何其残忍和不幸。

而就在1993年,导演田壮壮执导的一部《蓝风筝》,此片以孩子的回忆串联起了50年代开始社会所经历的几次变迁,描绘一个平凡家庭在历史洪流中颠沛流离的故事。

作为第五代导演,田壮壮的《蓝风筝》和张艺谋的《活着》、陈凯歌的《霸王别姬》并称为中国电影史上三部巨作。

但由于太过尖锐和直接揭露社会问题,《蓝风筝》不幸夭折,而田壮壮也赔上了10年的时光作为代价。

电影140分的片长,温吞平缓,主角铁头孩子般稚嫩的目光和回忆,见证了亲人们先后离去,家庭黯然失色整个过程,最为直接也最刺痛。

三次运动,三位父亲,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,铁头从不谙世事的孩童长成叛逆倔强的少年,母亲和娘家人,成了他记忆中最温暖和平常的印迹。

电影镜头从一只飞在空中的蓝色风筝开始,那时的小铁头,父母恩爱,生父尚在。

爸爸林少龙在拥挤的家中帮他糊着风筝,妈妈陈树娟一旁唱着儿歌。

那时电影色调是暖的,铁头在孩童时期总是任性和无忧的,淘气犯错时,总有母亲亲昵的唠叨,和爸爸风筝坏了,再给你糊一个”的承诺。

但爸爸在整风运动中,被同事刘国栋上交的资料被判为右派分子,在劳改过程中被树砸死。

尚不懂事的他,轻飘飘的一句爸爸死了”,还不知往后母子依靠的生活有多艰难,而“给你再糊一个”的承诺也随之消散。

那时的铁头不懂生离死别,只是知道曾经漫长的等待变为无期。

第二位爸爸,是刘国栋叔叔。

因为对林家抱有愧疚之心,他主动承担了铁头家的一切劳动力,嘘寒问暖,体贴备至。

后与母亲结婚的他,在大炼钢运动中表现优异,忘我劳作,积劳成疾,不治身亡。

叔叔对铁头极其宠溺,吵着要的“老头乐”鞭炮、纸灯笼、家乡寄来的肉……

眼看着火红起来的日子又没了。

铁头跟着妈妈搬回了姥姥家,在他小小的内心中,懂得了什么叫离去。

第三位爸爸,干部人事。

为了铁头的未来,母亲又再一次嫁了。

这次的对象是大姨的战友,铁头因此成为了干部子弟,优越良好的家庭环境反而让他越来越沉默。

在这栋精致的大楼中,他找不到存在感和荣辱感,处于叛逆期的他,始终和继父对着干。

整日郁郁寡欢,陪伴他的,只有风筝和妈妈。

少年铁头第一次尝到了愁滋味,一次一次回忆着童年时的一切。

文革时期来了,老干部因为成分问题被打倒,母亲遭受牵连,被一同带走。

奋不顾身保护母亲的他,寡不敌众,最后被打倒在地,昏迷不醒。

等他再度睁开眼时,人走茶凉,嘴角淌血。

眼界之处,唯有自己糊的风筝挂在树上在风中残破摆动。

电影戛然而止,铁头在镜头中渐渐模糊,这个少年将何去何从,无人知晓。

但他的命运,在这顿殴打中已冒出苗头,前路渺茫。

这一次,他不再是时代的旁观者,还未做好准备,就已经成为了牺牲品。

他和母亲的人生,不可抗的再次卷入了时代风潮中,再也抽离不开。

孩子对于世界的触角多么柔软,在哪个特殊的时期,荒唐坚硬的社会中,以柔克刚,讽刺意义更加浓烈。

杨昌德的《一一》中总是举着照相机的小洋洋,天真的对父亲说:

你看到的我看不到,我看到的你看不到,那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?。

王硕的《看上去很美》中被送到全托幼儿园中的方枪枪,顽皮淘气,光着屁股被抱到大桌上,四周围满女老师对其抱以大笑,懵懂的他跟着笑……

但世界观还未成型的他们,就已经要承受社会和成年人灌输的思想,长大后的天真成了一种奢侈。

说回电影,铁头母子的三段经历在铁头不完整的回忆中尚且残有温暖,母亲娘家人的经历才具有极大的讽刺。

大姨,红色革命出身。

对弟妹常常一言不合就开始思想教育和评判,积极配合国家各项改革。

却在文革时被打倒,再无翻身机会。

上一秒还在评判弟妹思想的她,下一秒成了社会的靶子,支离破碎。

大舅,因为眼疾在家治病,大好前途尽失。

有志青年,面对社会上的不正改革,敢于发声呐喊,却时时被大姐压迫。

原本的恋人朱瑛,是文工团的顶梁柱,却不肯陪领导跳舞被分配到工厂。又因不肯“悔改”被划作反革命分子被关押,一直到文革时期才解放。

天真烂漫的少女,在面对组织上派出的不正当任务时,她不知道自己这一犹豫,整个人生都毁于一旦。

她和大舅的爱情就这样无疾而终,两个痴情男女也挣扎不过时代的枷锁。

一个再也看不清世界,一个不愿面对世界。

最后只有在送别的火车站,仰着头回望昔日爱人,回味追忆,狠狠埋葬。

小舅,读书时去教育局提意见划为右派,年轻时被送去劳改。

再回来时意气风发的青年颓唐无力,几年的劳改将一腔热血生生磨灭。

在婚姻问题上,只有选择出身好的农村女孩。面对人生,只有认命。

十几年沧桑风雨,铁头的家人总是格外隐忍沉默,看似逆来顺受的外表下,却藏着各自不甘和无声的呐喊。

电影谱写了一个平凡家庭的风雨飘渺的无望人生,却处处彰显了亲人之间的温暖时刻。

冬夜里一家人围坐着吃着热饭,积极讨论着时事变革,家人受伤时的互相搀扶。

奇妙的是,电影中姥姥家吃饭的场景往往是在夜晚进行,外面一片黑暗,只有那间狭窄的房间,有着灰黄的灯光,热气和人气糅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股暖流。

外面怎么闹随他们去,只要一家人在一起,什么忧愁都可化解。

在田壮壮的镜头之中,一餐饭凝聚了一屋人,一屋人就是中国千万组家庭。

田壮壮用极为克制的镜头语言,将隐喻和实情融合,看似是一部家庭片,却处处彰显了人性的无奈和压抑。

母亲读着父亲死亡的信时,两行热泪流下,却始终没有一声哀嚎;

大舅眼睛彻底坏了,面对出狱前来投靠他的朱瑛,却始终看不清爱人模样时的费劲;

老干部被抓走那天,一向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他低垂着头,任革命者推搡侮辱

灰暗的底色看着看着,就仿佛在心头塞上一团湿漉漉的棉花,无力沮丧。

电影中每个人,都是极度隐忍的,中国人的特性在此体现,忍一时以为厄运就会过去,但长久的忍耐成了他们认命的绳子,套在命运的脚上,挣脱不开。

这只是一个家庭的不幸,却是当年敏感社会下万千组家庭的不幸。

造成这一切的刽子手,到底是谁,是这个纯善的家庭,还是他们信任的组织,亦或是整个国家?

没有人能够回答,这是田壮壮抛给每一个观众的问题。

当少年铁头明白这点时,他就如同风筝一般,孤独无依,依旧漂泊。

爸爸的风筝飞了又走,总也抓不住。

人生何不就是如此,飘逸无依,随风狂舞。

但风筝破了可以糊,那残破的人生何处补?

相关资讯

最新视频

最新剧情